本文目录

国家法定产假休多少天?

国家法定产假

产假,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,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,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,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。

2、产假的分类

必须享受的休假

产假:98天 15天(难产) 15天(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)。

产前检查: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(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),应算作劳动时间。(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、缺勤等,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)

产前工间休息:怀孕七个月以上,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,不得安排夜班劳动。

授乳时间: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,每次30分钟,也可合并使用。

产假多长时间法律规定?

产假的法律规定是98天,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;难产的,增加产假15天;生育多胞胎的,每多生育1个婴儿,增加产假15天。

【法律依据】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第七条,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,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;

难产的,增加产假15天;生育多胞胎的,每多生育1个婴儿,增加产假15天。

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15天产假;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42天产假。

2022年产假158天还是六个月?

1、国家法定产假是98天。

2、法律依据: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第七条

(1)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,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;

(2)难产的,增加产假15天;

(3)生育多胞胎的,每多生育1个婴儿,增加产假15天。

3、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15天产假;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42天产假。

各个省份的规定不一致,需参照各地方规定

小产休息几天国家规定?

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15天产假;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,享受42天产假。

女职工怀孕流产的,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,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。凡是符合以上这些关于产假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女职工,应享受自己的工资待遇。同时,任何单位也不得以产假为由,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。

2020女同志产假?

一、《劳动法》第62条规定:“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”。

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》

第8条规定“女职工产假为90天,其中产前休假15天。难产的,增加产假15天。多胞胎生育的,每多生育一个婴儿,增加产假15天”。

第4条规定:“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,或者解除劳动合同”。

根据以上规定,法定的产假期为90天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产假时间另行规定,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。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休假超过90天的,只要有医院证明就可以向单位请病假,但病假期间不能享受产假待遇。

产假天数按地方还是国家?

  专家回复:

  自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出台后,无论从颁布时间(新法优于旧法)上,还是效力等级上(行政法规远远高于地方性法规、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),都应该按这个新规定的标准执行。至于出现规定不一致的原因也很正常——因为在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出台以前,国家的法律没有明确关于流产后如何休产假的规定,所以才会有地方规定对其进行特别规定。如果已经有了国家规定,那么地方另行规定也就自然失效,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,无疑应该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执行

2021年什么时候执行新的产假规定?

2021产假多少天2021年新规定

现在的产假是98天,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;难产的,应增加产假15天;生育多胞胎的,每多生育1个婴儿,可增加产假15天。根据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第七条规定,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,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;难产的,应增加产假15天;生育多胞胎的,每多生育1个婴儿,可增加产假15天。

1.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、生育、哺乳降低其工资、予以辞退、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。

2.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,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,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。

3.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,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,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。

4.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,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。

公立医院的产假多少天?

公立医院是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制,里面的工作人员如果是要休产假,那么是与所有的事业单位女性生产假期是一样的,顺产的98天,如果晚育的话,再加30天,一共128天,如果是剖腹产的话,在顺产的基础上增加15天,一共是143天,当然,在中国不同省份城市,有可能会有一点区别